快速搜救小組(RIC),到底快不快?
今天,我們從美國2001年的一起超市火災,消防員被困,快速搜救小組對消防員的搜救,來聊聊這個相應小組,到底快不快。
快速搜救小組即國外負責失聯(lián)消防員搜救工作的小組。
案例回顧
2001.3.14,美國鳳凰城的一個超市發(fā)生了一場五級火警,現(xiàn)場超過100名消防人員前往救援,很不幸的造成了1位消防員犧牲,另外有4位受傷(其中1位在現(xiàn)場甚至沒了呼吸心跳,后來急救了回來)。
NIOSH在經(jīng)過完整的調(diào)查后,于2002.07.25發(fā)表了完整的報告,詳細的調(diào)查了整個過程,分析了根本原因,給予消防局以及器材廠商明確的建議。
事件發(fā)生過程,大概就最重點的部分,簡要跟大家分享一下:
2組人鋪設2條水帶內(nèi)攻,其中一條水帶是Engine14負責,另一條水帶是其他人負責,在他們鋪設內(nèi)攻并完成初步搜索后。
除了E14成員外,另1組人員向IC「Incident commander現(xiàn)場指揮員」匯報內(nèi)部狀況越來越差。
IC決定將原本的攻擊戰(zhàn)術轉為防守,因此叫大家撤退。
E14成員分別為指揮員、駕駛員、消防員、Victim(殉職消防員),在決定撤出時,此時司機在第1個、Victim及消防員隨后、最后是指揮員。
在撤出過程中,當他們經(jīng)過超市里的產(chǎn)品存放區(qū)時,Victim及消防員被東西伴倒了,也因此他們兩個迷失了方向,也找不到水帶了。
而此時,在他們兩個后面的指揮員也是相同的狀況,但當時有另一水帶組Engine3的指揮員發(fā)現(xiàn)他,帶著他,并指引出去的方向,因此他就順利的往出口去了。
Victim與消防員在跌倒后爬起來,走過了一個門(墻)之后,又跌倒了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迷失方向了,因此喊了MAYDAY「求救信號」。
IC收到后立即派遣Engine18與Ladder9擔任RIC去救他們。
中間救援過程太過冗長,因此我就沒詳述了,選出重點來說:
Victim在17:26喊出MAYDAY,
IC在17:27派出RIC,
消防員在17:36定位了Victim,
最后在18:19將Victim救出。
在整個救援過程中,一共發(fā)出了12個“MAYDAY”求救訊號,這12個“MAYDAY”的訊號,造成1死4傷的慘劇。
研究探索
火災過后,消防局立刻審視了快速搜救觀念和“MAYDAY”程序,他們提出了自己的質(zhì)疑:快速搜救其實一點也不快。
所以,2003.12.1發(fā)表了“Rapid intervention isn’t rapid”的文章。
該文章的重要內(nèi)容如下:
火災發(fā)生后的第二年,消防局就針對類似案例找了一個類似的場所,開展了實戰(zhàn)模擬演練和訓練。
其中有269臺的消防車、云梯車、救助車,1144名消防員參與該演練、訓練,訓練內(nèi)容主要為內(nèi)部消防員被困,RIC進入實施緊急救援。
建筑內(nèi)部,有人員被困的情況下,1組4名消防員鋪設約45米水帶進入該建筑,當下達撤退指令,指揮員與駕駛員安全地撤出建筑物,另外2名消防員在內(nèi)部互相失去聯(lián)系。
消防員1:可移動但氣瓶快沒氣,在水帶旁且可用電臺聯(lián)絡。
消防員2:離開水帶末端約12米,倒地狀態(tài)無法用電臺,呼救器已啟動。
消防員1會利用電臺向IC匯報他跟同伴走散,且空呼的氣量快沒了。
RIC進入救援基本情況(分兩部分):
第一部分:
定位消防員1,評估他的氣量,協(xié)助填充氣瓶(UAC)或是利用共用系統(tǒng)即空呼他救接口(鳳凰城消防局認定使用共用系統(tǒng)就是個MAYDAY的事件),將消防員1救出。
第二部分:
定位消防員2,救援人員應監(jiān)控自身空呼氣量、內(nèi)部火勢狀況與安全評估,評估消防員2的狀況(含氣量),充填消防員2的氣瓶,將消防員2救出。
以上內(nèi)容,是他們提出質(zhì)疑之后,進行的探索研究。
結論
RIC需要2.47分鐘才能完成現(xiàn)場待命。
接到“MAYDAY”信號后,RIC需要2.55分鐘才能內(nèi)攻救援。
RIC需要5.33分鐘才能定位消防員2。
RIC需要21.8分鐘,才能定位、處置并救援出消防員1和消防員2。防
在這個演練的情境設定中并沒有煙火,所以在實際火場中,上述時間數(shù)據(jù)需進一步評估(只會延長)。
當接到“MAYDAY”信號后,至少需要2.55+5.33=7.88,約8分鐘定位被困消防員!(上述數(shù)據(jù)是在這個演練的場景所計算出來的,不同環(huán)境當然會有不同的數(shù)據(jù))
老美認為上面的時間比較慢,不管時間快慢,橙Sir認為這不并重要。
我們應該看到這起消防員犧牲案例背后的東西,應該學習的是下面的這種精神:
以小見大,質(zhì)疑探索的研究精神,才是推動消防事業(yè)不斷前進的動力。
這篇文章里,其中有段話很不錯
Many times we use a residential mentality in connection with commercial structures. In most fire departments, 95 percent of structural fires are in residences. In most residences, if you wait until your low-air alarm activates to exit the structure, you can almost always get out without many problems.
But, taking that mentality into a commercial structure may prove fatal. Commercial fires are different animals; we must train for commercial fires and carry those habits into residences. Don't wait for your low-air alarm to activate before leaving residential or commercial buildings.
大意如下:
1.空呼氣量管理的習慣,應該從小火場開始養(yǎng)成。應當以商業(yè)建筑物等大型空間的火災作為演練場景,進一步養(yǎng)成良好氣量管理習慣,再把這樣的習慣帶到一般建筑火災應用。
2.不知道持續(xù)多久了,只要有空,本人就會上網(wǎng)找些美國的資料來看看,縱使是年代久遠的資料,都會發(fā)現(xiàn)里面有一小部分是珍貴的。
在這個案例中,美國2001年-2003年的各式報告中,給了我許多我覺得很重要的資料。
如果自己所身處的中國也能有這樣完整的體制那該有多好。